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064.jpg
會津(あいづ)地區,
位於福島縣的西部,
是一個介於奧羽山脈與越後山脈之間的盆地,
在江戶時代是由會津藩所統治。
會津藩的藩祖保科正之,
是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同父異母的弟弟,
因此屬於親藩(跟幕府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大名)。
由於保科正之是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私生子,
加上德川秀忠又是個懼內的將軍,
所以只能將他寄養在武田信玄次女見性院的家中,
之後再託付給家臣保科正光成為養子,
保科正之到了十八歲才能跟哥哥家光相認,
家光在世時也非常信任並重用這位後來相認的弟弟,
為了感念將軍對他提拔的恩情,
他死前立下了"会津家訓十五箇条",
第一条就明示「大君之義 一心大切可存忠勤 不可以列國之例自處焉 若懷二心則非我子孫 面々決而不可從」,
意思就是要他的後代-會津藩主須為忠於將軍家而盡力,若藩主有做出背叛將軍的行為則非我子孫,家臣決對不可跟從,
也因此會津藩一直是支持幕府的一方(佐幕派),
這樣世代相守的忠心,
在西元1868年(慶應4年)戊辰戰爭的奧州會津之戰負出了慘痛的代價。
▼松平容保寫的藩祖保科正之所立之会津家訓十五箇条(攝於會津若松市日新館)
IMG_1749.jpg
IMG_1750.jpg
十九世紀中葉的江戶時代,
推翻幕府的勢力越來越大;
到了西元1867年(慶應3年)的11月9日,
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在討幕派薩長同盟的壓力之下向明治天皇提出大政奉還,
之後以薩長為主的新政府軍揮軍北上,
在大阪的鳥羽伏見之戰中德川幕府戰敗撤退回江戶(現在的東京),
最後江戶在新政府軍的包圍之下,
西元1868年4月21日江戶開城投降,
德川幕府正式從歷史上的舞台消失。
幕府雖亡但殘存的佐幕派勢力(舊政府軍)仍不投降,
繼續據守著日本的東北地區與北海道,
並成立了奧羽越列藩同盟(5月6日),
其盟主是登基為東武天皇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趣的是這位親王之後會死在台灣並成為大部分台灣神社主祀的神祉)。

然而天無二日、地無二主,
一個日本怎可能容許有兩個天皇,
因此代表著明治天皇的新政府軍繼續北上,
佐幕派勢力在白河口戰役(8月31日)、二本松戰役(9月15日)、母成峠戰役失利(10月6日)後,
以會津藩藩主松平容保為主的兵力只能據守在會津若松城。
▼會津若松市市區戊辰戰爭中戰死的西軍(新政府軍)墓地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838.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831.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835.jpg
IMG_2840.jpg
西元1868年10月08日,
新政府軍挺進至會津若松城一帶並展開突襲,
戰況非常激烈,
會津藩的軍民為了保家衛民,
傷亡慘重,
也留下許多可歌可泣及悲壯的故事,
像是飯盛山上的白虎隊隊員集體自殺、家老西鄉賴母的母親及妻女集體自殺等事件,
若是看過2013年由綾瀨遙、西島秀俊主演的大河劇"八重之櫻",
對於進攻會津若松城(会津城籠城戦)戰役的慘烈一定是印象深刻,
戰爭一直持續到11月6日松平容保投降才算結束,
將近一個月的戰爭也造成了會津藩3000人的死傷。

▼會津若松車站前方的雕像即是切腹身亡的白虎隊
IMG_2827.jpg
▼西鄉賴母之妻女一家老小自殺之地(西鄉家自殺共21人,當天會津若松城婦女自殺的人數就有230人)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975.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973.jpg
▼戊辰戰爭中遭受戰火毀損的會津若松城模型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806.jpg
▼會津若松城下的戊辰戰爭慰靈石碑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177.jpg
▼會津若松市日新館的NHK大河劇八重之櫻海報(因為看了這部大河劇而來到福島會津)
IMG_2697.jpg
IMG_1745.jpg
戰爭雖然結束,
但對於加諸在會津人的羞辱與歧視卻未結束。
此外戰後許多會津藩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遷離到日本本州極北之地-青森縣北邊的下北半島,
因為這裡是會津藩被沒收領地之後改封的新領地-斗南藩所在之處;
只是在這樣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之下,
不但謀生不易也因此凍死不少人。

▼會津若松市城的忠魂碑
IMG_3023.jpg

隨著時代的變遷,
現在的會津若松城已經不再悲情,
由於在二次世界大戰會津若松市沒有遭受到盟軍的空襲,
因此保留了許多的古蹟,
加上會津地區仍保有當地獨特的文化傳統及武士遺風,
也讓會津若松市目前成為福島縣的熱門觀光景點之一。
▼會津若松市的代表吉祥物(紅牛; 赤べこ)
IMG_1757.jpg
▼會津若松市的一些地方料理與小吃
IMG_3005.jpg
IMG_3008.jpg

說到會津若松市就一定要提到會津若松城,
這座城堡最初是由蘆名直盛於西元1384年所興建,
當時的名稱是"黑川城",
之後蘆名氏一直統治著黑川城,
直到西元1589年伊達政宗在摺上原之戰大敗蘆名義廣,
黑川城城主才換成了伊達政宗。
到了西元1590年,
城主改換成蒲生氏郷,
在他擔任城主的期間,
將黑川城改名為會津若松城,
並擴建成七層結構天守的平山城,
完工後命名為鶴城(鶴ヶ城)。
然而到了西元1598年,
城主換成了上杉景勝,
西元1601年換成蒲生秀行,
西元1627年換成加藤嘉明。
一直到了西元1643年城主換成了將軍德川家光的弟弟保科正之後,
會津若松城才穩定的由其家族(保科氏後來歸宗為松平氏)統治到江戶時代結束。
▼會津若松城(鶴ヶ城)的歷代城主解說木牌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034.jpg
▼會津若松城的城主之一-蒲生氏鄉墓地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916.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915.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2917.jpg

目前的會津若松城是西元1965年在原來的石基上重建的水泥主體建築,
外觀仍維持十七世紀初改建的原狀,
是一座五重五階(地下兩階)的層塔式天守,
城郭構造屬於梯郭式的平山城。
▼會津若松城(鶴ヶ城)的入口石碑
IMG_2961.jpg
IMG_2981.jpg
IMG_2964.jpg
IMG_2965.jpg
IMG_2983.jpg
IMG_3024.jpg
▼會津若松城(鶴ヶ城)的五重五階(地下兩階)的層塔式天守(最初是望樓式天守)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043.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135.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064.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092.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105.jpg
2015-09-11 福島縣會津_3117.jpg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