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社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屬的姓名,
而姓名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個是代表著血緣及親屬繼承關係的"姓氏",
另一個就是在親族團體中用來區別彼此的"名字"。

同樣地日本現代的姓名也是由兩個部分組成,
用來代表"姓氏"的稱之為"苗字"(みょうじ)"或是寫作"名字"(跟中文的"名字"用法相反);
而用來代表"名字"的則是"名前(なまえ)"。

<姓的部分: 氏姓/苗字>

前面三篇網誌已經有提到日本的氏姓制度,
所以這裡的重點會放在"苗字"。

日本的氏姓制度,
是從西元4世紀中期的大和政權成立後慢慢發展形成。
到了平安時代以後,
日本出現了"苗字",
並成為姓氏的新組成部份。
隨著日本的政權被武士集團所掌控之後,
武士家族也不斷地發展與擴大,
因此同姓家族的一些分支往往會以地名附加在原本姓氏之上,
而這個新組成的姓氏部分就是"苗字",
"苗字"比"姓氏"更有彈性及靈活性,
會因為從屬、繼承、收養、婚姻等關係的改變而產生出不同的變化,
隨著時間發展,
"苗字"的數量也就不斷地增加。

像是"源義家"的兒子"源義國",
他的其中兩個兒子"源義重"與"源義康"分別分封在"上野國新田庄"與'"下野國足利庄",
因此就以所在地為其"苗字",
而他們就變成"源新田義重"與"源足利義康",
而一般的稱呼就是"新田義重"與"足利義康"。
所以在室町幕府初期南北朝對立時,
北朝的主要將領是"足利尊氏",
而南朝的其中一個重要將領是"新田義貞",
事實上兩個人都是"源義國"的後裔。
此外"苗字"的繼承不一定是要有血緣關係,
有時因為沒有子嗣、後代能力不足、政治考量等因素,
會以養子來繼承家業及其"苗字",
像是"上杉謙信",
其本姓是"長尾氏",
但因繼承了家世顯赫的關東統領"上杉憲政"的"上杉氏",
因此"謙信"本人及其後代都以"上杉"為其姓氏。
另外像是戰國時代中國地區(日本本州西部一帶)的強權"毛利元就",
為了掌控附近幾個豪族的勢力,
將他的兩個兒子"毛利元春"與"毛利隆景"過繼到"吉川"與"小早川"兩個名門之下,
而他們也就變成了"吉川元春"與"小早川隆景"。
此外"豐臣秀吉"的苗字也跟他的人生際遇一樣豐富多變,
他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現今愛知縣名古屋一帶)的一戶貧窮農家,
那時他的名字叫做"木下藤吉郎",
後來效命於織田信長,
並改名為"木下秀吉"。
三十六歲時,
當時"織田信長"底下戰功與資歷最高的兩位將領就是"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
因此"秀吉"各取他們姓氏中的一字來作為自己的"苗字",
姓名也就變成了"羽柴秀吉"。
當他統一天下後,
由於不是出身於"源氏"家系的武士,
所以要取得武家最高的官位"征夷大將軍"可以說微乎其微,
後來他只好想盡各種方法,
利用錢財、權勢、人脈等關係去讓藤原氏五攝家之一的"近衛前久"收其為養子,
這樣他就變成了"藤原秀吉"。
也因為如此,
他就可以擔任公家(公卿貴族)最高的官"關白"。
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大事,
七百年來關白一職只能由出生於五攝家的藤原嫡系子孫才能擔任,
而一個來歷不明的武士竟然可以位居此高位,
這也讓許多藤原氏的家族成員為此感到羞辱與不屑。
到了隔年,
秀吉直接奏請天皇賜姓"豐臣"並改任"太政大臣",
這是繼平安時代四大姓"源"、"平"、"藤原"、"橘"之後的首次賜姓,
在當時也造成了朝野議論紛紛。

到了明治維新之後,
氏姓制度可以說是被廢除了,
而"苗字"也失去了當初象徵的意義,
簡單地說,
現代的"苗字"所代表的就是姓氏。

[足利尊氏的發願文(可看出他的姓氏是"源朝臣", 官位則是正二位的"征夷大將軍")]


<名的部分: 幼名/元服名/實名/諱.通稱/假名>

古代日本男子名字組成的部分主要可分為"假名(けみょう)"、"實名(じつめい)"、"戒名(かいみょう)"。

"假名"又稱之為"通稱(つうしょう)",
是一般稱呼上使用。
而"實名"又稱做"諱(いみな)",
意思上相當於中文的"名諱",
也就是正式的名字,
元服儀式前的"實名"是"幼名(ようみょう/ようめい)",
到了元服儀式後,
使用的名字就是"元服名"。
所以這幾個名字裏,
最先使用的名字就是"幼名"。
比較有名武將的"幼名"
如"德川家康"的"竹千代"、"源義經"的"牛若丸"、"織田信長"的"吉法師"、"伊達政宗"的梵天丸等,
這個名字會一直使用到成年元服後。
而"元服(げんぶく、げんぷく)"是日本男子的成年禮,
通常是在12~16歲時舉行。
"元服"是一個很隆重的儀式,
通常會選家中最有權勢威望的人來擔任"烏帽子親(えぼしおや)",
並由"烏帽子親"加冠於元服者。
元服之後就不會再使用"幼名",
伴隨的是一個有時含有繼承意義的"元服名"。
"元服名"通常是兩個字組成,
其中一個字稱之為"通字",
不同的家族也會有不同的"通字",
像是"伊勢平氏"的"盛"、"河內源氏"的"義"與"賴"、北条氏的"時"、毛利氏的"元"、武田氏的"信"、德川氏的"家"等。

在這裡也舉幾個例子:
像是"毛利元就(もうり もとなり)",
元服前叫做"松壽丸(しょうじゅまる)",
元服後的"諱(實名)"是"元就",
其中"元"是家族的通字,
長兄"毛利興元"、父親"毛利弘元"、兒子"毛利隆元"、孫子"毛利輝元"等"諱(實名)"裡面都有一個"元"字。
他的"通稱(假名)"是"少輔次郎(しょうのじろう)",
所以他的姓名可以寫做"大江毛利少輔次郎元就",
其中"大江"是他的姓,
"毛利"則是"苗字"。
其他還有"藤原(姓)伊達(苗字)藤次郎(通稱)政宗(諱)"、"源(姓)九郎(通稱)義經(諱)"、"本多(苗字)平八郎(通稱)忠勝(諱)"、"前田(苗字)又左衛門(通稱)利家(諱)"、"山中(苗字)鹿之介(通稱)幸盛(諱)"等著名的武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