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十二世紀,
日本平安時代後期,
國家的政權落入了武士出身的"平清盛"之後,
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德川慶喜"還政於"明治天皇"前,
這七百年的國家政權都是由武士所掌控。


武士(ぶし)的興起差不多是在奈良時代(西元710~794年)後期,
這時日本進入了類似中世紀歐洲的莊園制度,
皇室、貴族、寺廟、及地方豪族都有擁有自己的領地與農民,
有些勢力強大的莊園甚至演變成不交稅及不許官員進入的半獨立狀態。
而莊園的主人-名主(みょうしゅ),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及對外擴張,
也開始組織農民並訓練軍隊,
使得莊園成為了地方上的武裝勢力。


到了西元792年,
"桓武天皇"(平安初期)廢除全國徵兵制;
其主因是從大化革新(西元646年)以來的徵兵制弊病太多。
地方上的官員往往把徵來的兵當作奴隸驅使,
由於長年過重的勞役與缺乏訓練,
加上常常有不堪受虐的大批逃兵發生,
當時軍隊戰鬥力與士氣可以說是非常的低落。
桓武天皇為了改善這種狀況,
他將徵兵制改成募兵制,
只是效果不彰。
而長年以來,
日本本州北邊的蝦夷人總是不斷地反抗大和朝廷,
為了對抗這些蠻族,
"桓武天皇"將權力下放給一些地方豪族,
像是授予"征夷大將軍"給討伐蝦夷族的華裔"坂上田村麻呂"。

從此武士的勢力就越來越大,
加上整國朝廷缺乏統一的軍隊,
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由地方貴族與豪族所組成的國家軍隊。
隨著時間的發展,
這些分佈在各地的勢力演變成了武士集團,
並發展成以"清和源氏"與"桓武平氏"為主的兩大集團。


此外當時的皇室與外戚"藤原氏"正處於政治惡鬥狀態,
由於兩方都缺乏軍事實力,
因此便拉攏這兩大武士勢力來做為自己鬥爭的資本。
其中"桓武平氏"的勢力以關東(坂東)為主,
而"清和源氏"的勢力則是分佈在關西近畿的攝津、大和、河內一帶(這三地區差不多是現今的奈良、大阪、與神戶)。
一般而言,
源氏比較傾向於藤原氏,
而平氏則是屬於天皇那一派。
到了後來惡鬥的結果是雙方兩敗俱傷,
政權反而是漸漸被崛起的武士階級所掌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