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601年(慶長6年),
也就是關原之戰結束的兩年後,
整個日本的政權幾乎是掌握在德川家康的手中,
其勢力如日中天,
於是他下令西部諸大名在京都興建二条城。
西元1603年(慶長8年),
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將軍,
從此進入了以江戶幕府政權為主的江戶時代,
而二条城也成為了德川家將軍在京都的辦事處。

到了西元1611年,
已故的豐臣秀吉兒子豐臣秀賴前來二条城與德川家康會面,
這在當時及日本歷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事件,
因為本來豐臣秀賴是德川家康的主君,
照例是由德川家康前去大坂城拜見豐臣秀賴,
然而在家康成為征夷大將軍後,
豐臣家權勢與威望日漸衰微,
因此主從關係互換,
變成本是君主的豐臣秀賴要前往二条城去拜見曾是臣屬的德川家康。
過了三年,
也就是西元1614年冬天與1615年的夏天,
爆發了兩次德川與豐臣之間戰爭-大坂冬之戰、大坂夏之戰,
一些重大的軍事會議便是在二条城召開,
大坂夏之役決定了豐臣家滅亡的命運,
豐臣秀賴及其母親淀殿自殺,
他的子女及擁護豐臣家的將領也幾乎被德川家康殘冷地趕盡殺絕。

西元1624年,
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開始擴建二条城,
並修建了大規模城堡才有的天守閣。
西元1634年,
德川家光率領30萬大軍進駐二条城。
西元1750年,
二条城因雷擊發生大火,
五層高的天守閣焚毀,
因此只剩下石頭所砌成的天守閣基座。
西元1863年,
德川家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率領大軍進駐二条城,
這也是自229年前德川家光上洛(率領大軍進駐京都)以來,
首次有將軍上洛。
西元1866年,
德川慶喜在二条城繼任為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將軍。
隔年的西元1867年,
德川慶喜在二条城發表了大政奉還,
從此政權回歸到天皇手中,
並結束了六百多年的幕府政治。

<寫著舊二條離宮的石碑與國寶二條城的木牌>


二条城在西元1884年更名為二条離宮,
西元1939年再更名為元離宮二条城,
之後對外開放參觀。
在西元1994年,
元離宮二条城成為聯合國文教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二条城外牆的護城河>

<二条城東南城牆上的角樓>

二条城的外圍跟大多數日本城堡一樣,
除了高聳的石牆與搭建在牆角上的角樓(瞭望塔),
在牆邊也開鑿著護城河以抵禦敵人的入侵。

<東大守門(東正門)的正面>

<東大守門(東正門)的背面>

從東大守門(東正門)走進二条城,
首先看到的是唐門,
厚重的唐門上覆蓋著檜皮,
樑柱上貼著金箔的雕飾,
其中也包括代表著皇室的菊紋。
<二条城的唐門>


穿過唐門就是二之御殿,
建築上是以十六世紀末期的桃山風格為主,
殿內的紙門畫是由著名的狩野派(かのうは)一門所繪。
<二条城的二之御殿>


二之御殿的入口處是柳廳與遠待廳(遠侍の間),
主要作為接待來訪使者與提供諸侯休息的場所;
至於另一側的欽使廳(勅使(ちょくし)の間),
則是將軍接見朝廷使者(勅使)的場所。
接著走進去是式台廳(式台の間),
是進城大名與幕府最高官員-老中相互交談問候的房間,
式台廳的隔壁是老中廳,
顧名思義就是老中的辦公場所,
若是看有過篤姬、龍馬傳等幕末時期的大河劇,
像是阿部正弘、堀田正睦就是老中的首座,
其權力相當於內閣的首長。
式台廳再走下去是大廳(大広間),
是將軍接見大名、武士、官員的場所,
內部也有隔間作為警衛駐守的衛士房;
西元1867年,
大廳是德川慶喜頒布大政奉還的場所。
往內走進去是黑書院,
這裡已經算是內宅宮殿的部分,
只有與將軍有血統關係或是交往密切的大名諸侯(像是親藩、譜代大名)才能入內。
最內部的房室稱做白書院,
是二条城的主人-幕府將軍的起居空間與臥室。
<二条城的二之御殿外的釣鐘>

 

 

二条城的右半部部分是二之御殿,
左半部則是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的四周也有護城河與石牆。
<二条城本丸御殿的天守閣石基階梯>

原本的本丸御殿是一座擁有五層天守閣的壯觀建築物,
後來在西元1750與1788年的大火中焚燒殆盡,
目前只有在西南城牆的角落上還殘留著當時的天守閣石基,
至於現在看到的本丸御殿木造建築,
則是西元1893年起陸續從京都御所(皇宮)遷移過來的舊桂宮御殿。
<二条城本丸御殿>


在御殿間也有許多的庭園造景,
像是本丸庭院、二之丸庭院、清流園等。
<二条城二之丸庭院>


<二条城本丸庭院>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