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Florence)或是義大利文的翡冷翠(Firenze),
因為文藝復興而使得這座創建於公元前59年的都市成為歐洲最重要的藝術重鎮.
跟其他義大利著名的大城一樣,
中世紀時的佛羅倫斯也是以城市國家的型態興起,
並成為一個繁榮的共和國.
西元14世紀後,
強大的銀行業家族-麥迪西(Medici)控制了佛羅倫斯.
因其開明作風及對人文主義的重視,
尤其是偉大的羅倫佐.麥迪西(Lorenzo de' Medici;1449~1492),
不只贊助了相關的古典人文及科學研究,
加上其對藝術的熱愛,
也因此...文藝復興運動才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於佛羅倫斯大鳴大放.
而喬托(Giotto),但丁(Alighieri Dante),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布魯內雷斯基(Brunelleschi),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達文西等這些佛羅倫斯人,
也為這個美麗的城市留下了歷史上最響亮的點綴.
西元18世紀,
奧地利統治了這座城市,
期間也曾被拿破崙統治了15年,
直到了西元1860年,
才成為義大利領土的一部份.

在佛羅倫斯的街頭上,
到處都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人潮,
因此市區內停車並非那麼地方便,
而搭乘電車前往則是一個比較方便及輕鬆的方式.
走出了車站(Santa Maria Novella Station),
往東南方約十分鐘的路程,
便可以到達當地的宗教中心-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整個廣場是以聖母百花大教堂(Duomo)為主,
這座教堂是歐洲第四大教堂,
興建於西元14世紀,
醒目且巨大的紅色八角型屋頂,
是由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布魯內雷斯基(Brunelleschi)所設計的,
而布魯內雷斯基(1377-1416)本人也是葬在此教堂的地下室內.
新哥德式的教堂正面的興建於19世紀,
並以紅白綠三色大理石來裝飾.
位於教堂左側高82公尺的喬托(Giotto)鐘樓(Campanile),
是喬托於1334年設計並開始動工興建.
鐘樓的兩至三葉式長窗則是典型的哥德式風格.
座落於對的面八角型建築是洗禮堂,
興建的年代可追溯到西元6至7世紀,
可以說是佛羅倫斯最早的一座大教堂.
然而洗禮堂最有名的卻是位於東邊的那一扇銅門,
此門是由吉貝蒂(Ghiberti)於西元15世紀時所設計的,
門上的雕刻主要是以舊約聖經為題材,
因為其精緻的雕刻及創新的設計手法,
連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都讚嘆不已,
因此又有"天堂之門"的美名.

離開了大教堂廣場,
往南朝向阿諾河(Fiume Arno)的方向,
幾分鐘的路程便可到達另一個著名的廣場-市政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最明顯的建築物莫過於西元1299年所興建的維基奧宮(Palazzo Vecchio),
外觀上呈現城堡的結構,
目前這裏是市議會辦公的地方.
而立於城堡中央的鐘樓,
則是整個廣場裡最顯著醒目的建築物.
在這裡到處都是精美的青銅或是大理石雕像,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複製品)"、班迪內利的"海格力斯與卡科斯"、"柯西莫一世"騎馬雕像等作品,
也使得這座廣場成為一個露天的美術館.
而著名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正位於廣場的南邊,
原來是作為麥迪西家族的辦公室,
十八世紀後麥迪西家族將此建築物及家族的收藏贈與佛羅倫斯,
也因此才有了今日的烏菲茲美術館.
美術館內主要收藏了義大利藝術家的作品,
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
其他像是巴洛克時期及一些歐洲國家的藝術作品,
也都可以在這間偉大的美術館裡看得到.
只是時間有限,
加上太多的觀光客排隊,
因此遺憾的離開是不得不的選擇~
美術館外的廊柱上盡是佛羅倫斯歷代大師的白色大理石雕像,
喬托、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唐那太羅等大師的名字也都赫赫在上.
再繼續往南走便可看到一條河流-阿諾河(Fiume Arno),
商店林立的那座橋就是著名的老橋(Pont Vecchio).
早在羅馬時期,
這座橋便橫跨在阿諾河上.
此外,在廣場東邊幾百公尺的聖十字教堂,
建於西元13世紀,
外觀上是哥德式的建築風格.
而在寧靜的教堂內,
卻是許多著名的佛羅倫斯人最後安息處.
像是馬基維利、米開朗基羅、伽利略、但丁(衣冠塚)、佩托拉克等.
附帶一提的,
教堂外的街道上林立著許多販賣皮件的精品名店.

因為文藝復興運動,
歐洲文明才脫離了黑暗的中古世紀而綻放出光芒,
而當時參與的天才及大師幾乎都是來至於佛羅倫斯這個城市.
六~七百年來,
遺留下來的建築與教堂仍矗立在佛羅倫斯的街道上.
走累了或許可以找個地方停下來並閉上眼睛休息一下,
看到的也許是溫文儒雅並穿戴著長袍及皮帽的達文西緩緩從身旁走過,
或是還要起身讓路給一個滿臉怒容並快步走過的米開朗基羅.

(2006.06.11 Morn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