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雖然距離中國北方四~五千公里以上,
然而今日的土耳其人仍自認為是匈奴人後裔。
在其早期的文學創作"烏古斯可汗史詩"裏,
裡面提到的烏古斯可汗就是國中歷史課本裏曾經出現的冒頓單于,
當時位於中國北方的冒頓單于還曾經把漢高祖劉邦圍困在平城的白狼山上。
之後烏古斯可汗(冒頓單于)全族分成兩支(灰箭支與三箭支)各十二個部落,
其中鄂圖曼土耳其人源自於第一支(右支)"灰箭支"的卡耶部落(Kayılar),
而塞爾柱土耳其則是源自於第二支(左支)"三箭支"的克尼克部落(Kınıklar)。

隨著漢朝的強大,
匈奴在西漢的衛青、霍去病與東漢的竇憲幾次北伐行動中大敗,
國力從此一蹶不振。
加上匈奴南、北分裂,
除了南匈奴曾在魏晉南北朝建立了幾個短命的地方政權外,
整個中國北方、中亞一帶已經各被鮮卑、柔然所掌控。
到了五世紀,
匈奴人也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上。
然而到了西元552年,
原臣屬於柔然的匈奴人後裔土門可汗在蒙古高原上擊敗了柔然,
並建立了突厥帝國。
其中突厥是從Türk的音所翻譯而來,
直到今日,
Türk仍是土耳其民族的稱呼。
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土耳其(突厥)為名稱的國家。

西元583年突厥內亂
分裂成大漠南北的東突厥與中亞一帶的西突厥,
之後在唐朝的大將李靖、李勣(西元630年滅東突厥)與蘇定方(西元659滅西突厥)征伐之下,
突厥也就漸漸趨於衰亡。
到了西元682年,
突厥曾一度中興,
並成立了後突厥帝國。
然而到了西元745年,
後突厥帝國被突厥人的一個支系回紇(回鶻)所滅。
只是九世紀中葉後,
回紇也滅亡,
這時突厥人開始往西進行民族大遷移,
遷徙的過程中也與當地的民族混血融合。

十世紀前後,
他們遷移到了鹹海一帶,
並建立了兩個回教國家-卡拉罕(Karahanlılar 932-1212)與哥疾寧(Ganzneliler 963-1183)。
就在同時,
有一個突厥人部落也漸漸強大,
其酋長就是冒頓單于的後代子孫-塞爾柱(Selçuk)。
西元1031年,
塞爾柱部落越過阿姆河並打敗哥疾寧的軍隊。
到了西元1037年更攻陷伊朗北部,
成立了塞爾柱帝國,
也就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塞爾柱土耳其帝國。



西元1071年,
塞爾柱土耳其第二任蘇丹阿爾普阿爾斯朗(Alp Arslan)在小亞細亞東部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皇帝迪奧傑斯(Romanos Diogenes)交戰,
塞爾柱軍隊大勝,
拜占庭皇帝與許多將領被俘,
小亞細亞成為塞爾柱人的領土,
從此以後小亞細亞便成為土耳其人的故鄉。

到了十二世紀中葉,
塞爾柱帝國瓦解,
大部分的小亞細亞地區由一個名為小亞細亞塞爾柱帝國所統治。
西元1243年,
小亞細亞塞爾柱軍隊與正往西邊開疆擴土的蒙古遠征軍交戰,
結果大敗,
因此成為蒙古的藩屬國。
之後蒙古的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孫子,托雷的兒子)在中亞與西亞一帶建立了伊兒汗國,
小亞細亞塞爾柱也成為其屬國。
到了十四世紀,
小亞細亞的塞爾柱最後一任蘇丹麥蘇武德二世(II Mesut)病逝,
伊兒汗國改派省長去統轄小亞細亞,
也就是所謂的羅馬省,
因此小亞細亞塞爾柱也算是正式在歷史上消失。

事實上小亞細亞地區在小亞細亞塞爾柱帝國末期已經是呈現著許多侯國(Beylik)分裂的局面。
其中有一個位於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侯國,
其面積與國力算是眾多侯國裡面較為弱小的。
然而一百多年後,
這個侯國將滅掉有著兩千兩百多年歷史的羅馬帝國,
並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強大帝國,
甚至一直到17世紀末都讓歐洲人聞之喪膽,
其名稱就是奧斯曼(Osman)侯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uanchin 的頭像
    chiyuanchin

    遠離竹科: 一個平凡蠍子的BLOG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