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全書27卷,
其中的一卷名稱是"以弗所書(Ephesians)",
屬於保羅監獄書信(Captivity Letters),
是使徒保羅(Paul; 拉丁文:Paulus)於西元60~61年在羅馬監獄裏寫給以弗所基督徒的書信。

以弗所(埃菲索斯; Ephesus)這個地方位於土耳其的小鎮塞爾柱(Selçuk)上,
在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及地位。
早在三千多年前,
愛奧尼亞人(Ionians)就在這裡建立起古希臘城邦。
而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阿爾特米斯神殿,
也是位在這個古老的城市
此外這裡也是新約聖經常提到的都市,
(聖)約翰、(聖)彼得、(聖母)瑪利亞都曾在這裡住過,
其中聖約翰、聖母瑪利亞甚至在此安享晚年。
羅馬時期的埃菲索斯(以弗所)是帝國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甚至是在亞洲地區最大的城市,
人口高達40~50萬。
西元431年,
第三次基督宗教大公會議,
在以弗所召開,
因此稱之為以弗所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

埃菲索斯(以弗所)古城的範圍很大,
保存也非常完整。
古城有兩個主要入口,
分別是北入口與南入口。

<基督教的圖騰 I X Θ Y Σ>
在入口處的白色大理石上,
有一個圓形被切成八等份的符號。
據推測這是西元二~四世紀時,
基督徒為了逃避羅馬政權的迫害,
留下一些特殊符號來作為信徒間秘密傳教的訊息交流與辨識。
這個圓形的符號是由 希臘字母 I X Θ Y Σ所組成;
 I 是 I H ΣΘ YΣ 的縮寫=> 代表 Jesus,
X 是 XPHΣTΘZ 的縮寫=> 代表 Christ,
Θ 是 ΘΣΘΣ 的縮寫=> 代表 God,
Y 是 YIΘZ 的縮寫=> 代表 Son,
Σ 是 ΣZTHP 的縮寫=> 代表 Savior。


此外在其他地方看到一些跟基督教相關的符號。




<瓦里阿斯浴池; Baths of Verias>
建於西元二世紀的羅馬浴場遺跡,
整個浴池是沿山壁鑿建而成。


<音樂廳; Odeion(Small Theatre)>
這座半圓形的建築建於西元二世紀中葉,
是當地著名的家族成員 Pulius Vedius Antonius與其妻 FlaviaPapiana所興建。
音樂廳可容納1400人,
上方甚至有屋頂,
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除了演奏與表演歌劇,
這裏也是舉行會議的地方。



<市政廳與聖火台; Town Hall & Prytaneum>
市政廳在西元前三世紀便開始興建,
最後的建築形式則是完成於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統治的時期。
聖火台則是跟赫斯提亞(Hestia)有關。
她是宙斯的姊妹,
羅馬名稱是維斯塔(Vesta)。
其職責是灶神,
並且是埃菲索斯城市的守護神。
聖火台裏的火苗象徵著由維斯塔所守護的聖火,
燃燒了幾個世紀後,
目前聖火台只剩下一些矗立的石柱及斷垣殘壁。



<赫米斯(Hermes)圖案的白色大里石柱>



<圖密善神殿; Temple of Domitian>
是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為了讓人民奉祀他而興建的,
後來這位皇帝因為被暗殺而改奉祀其父親。



<波里奧之泉; The Pollio Fountain>
由 Sextilius Pollio於西元97年所興建,
噴泉位置就位在半圓形拱門的下方。



<曼尼爾斯紀念碑; The Memnius Monument>
西元前一世紀,
位於小亞細亞北部黑海沿岸的希臘化波斯人王國-龐特思(Pontus),
其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Mithridates VI)擊退羅馬人及週遭的鄰國,
並逐漸控制著大部分的小亞細亞。
當時的埃菲索斯雖隸屬於羅馬,
因為不滿羅馬的橫征暴斂,
轉而支持米特拉達梯六世。
然而就在西元前88年,
米特拉達梯六世下令屠殺在小亞細亞的八萬羅馬公民及講拉丁話的人,
其中也包括一些住在埃菲索斯的人,
這個事件又稱之為"Asiatic Vespers; The Night of the Vespers",
為此羅馬元老院派出蘇拉(Sulla)前去討伐。
曼尼爾斯(Memnius)是蘇拉(Sulla)的孫子,
他於西元前一世紀興建此紀念碑來悼念此一屠殺事件,
此外在這座碑的一旁也寫著曼尼爾斯之墓(Tomb of Memnius)。




<赫丘力斯之門; Gate of Hercules>
建於西元二世紀,
門柱上雕刻的是希臘神話英雄-赫丘力斯。



<圖拉真噴泉; Trajan Fountain>
建於西元102~104年間,
是一座祀奉著羅馬皇帝圖拉真的噴泉建築。



<哈德良神殿; Temple of Hadrian>
建於西元前138年,
是克里泰斯大街(Curetes Way)上最雄偉的建築物。
正面拱門上是本地的守護女神提凱(Tyche),
後面的拱門頂上則是有著蛇髮的女妖梅杜莎(Medusa)。




<克里泰斯大街商店>
哈德良神殿與圖拉真噴泉的對面,
也就是克里泰斯大街的左側(西南邊),
座落著一些當時的豪宅及商店,
在牆壁或是地板上留存著精緻的馬賽克裝飾。




<公共廁所; Public Toilets>
廁所本身是由白色大理石石材所構建,
因為下方有流動的水經過,
因此排泄物及臭味也會被帶走。
廁所與廁所間並沒有隔間,
而古羅馬人在上廁所時就是一邊上一邊跟旁邊的人聊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