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85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卡帕多其亞石窟遺址及哥瑞美(Göreme)國家公園於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因此在卡帕多其亞,
除了放眼所見的各種造型迥異奇石怪岩外,
哥瑞美一帶的洞穴教堂及地下城市也是參觀的重點。


西元前一千多年前,
卡帕多其亞是以使用鐵器而聞名的西臺帝國發源地。
西臺帝國衰亡後,
統治權漸漸落入東方興起的波斯帝國。
由於這一帶產馬,
因此當時的波斯人也稱其為美麗的馬鄉。
到了西元前四世紀,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
卡帕多其亞成為希臘的領土,
而大量的希臘移民也湧入這個地方。
羅馬帝國崛起後,
波斯、希臘、羅馬三大文化便在此處互相衝擊。
西元14年,
羅馬帝國第二任皇帝提庇留(Tiberius Claudius Nero)將卡帕多其亞末代國王阿爾克拉奧斯(Archelaus)傳喚至羅馬,
隨後卡帕多其亞便被併入羅馬帝國,
並為帝國的一個行省。
一世紀後基督教逐漸興起,
卡帕多其亞成為信仰基督教最虔誠的地方之一,
修道院、教堂、隱士修行場所等跟基督教有關的建築物也在卡帕多其亞的岩石上開鑿興建。
到了西元七世紀後,
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入侵到卡帕多其亞,
基督徒為了躲避迫害,
紛紛躲入洞穴甚至發展成地下城市。
西元十一世紀,
信奉回教的塞爾柱土耳其人占領小亞細亞,
到了十四~十五世紀,
則是換成奧斯曼土耳其人。
然而由於土耳其人(突厥)對於宗交的信仰採取開明放任的態度,
因此十一世紀後,
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便在這塊土地上和平共處。
一直到西元1923年,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希臘人與土耳其人交換居民,
居住在卡帕多其亞的基督徒也紛紛移居至希臘或是其他國家。
因此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卡帕多起亞的教堂、修道院、住宅等已經是沒有人居住,
不過有一些洞穴房屋裏面仍住著吉普賽人或是當地人。


(1)哥瑞美露天博物館(Göreme open musuem):
西元四世紀起這裏就聚集了一些基督教徒,
到了西元九世紀後,
許多為了躲避伊斯蘭教徒迫害的基督徒選擇定居此地,
因此這裏就興建了大量的洞穴教堂。
大部分的教堂興建於西元七~十一世紀,
目前哥瑞美山谷一帶的教堂被劃歸為哥瑞美露天博物館保存,
數量上大約有30座。





巴希爾教堂(Basil Kilise)
建於西元十一世紀前後,
巴希爾教堂是博物館入口處的第一個會碰到的教堂。



芭芭拉教堂(Barbara Kilise)
建於西元十一世紀前後,
比較特別的是裡面有一些紅色線條及符號象徵對上帝的崇敬。


伊蘭利教堂(Yilanli Kilise)
教堂裡面有一幅壁畫繪著聖喬治(St.George)與聖西歐多爾(St.Theodore)在攻擊一條大蛇,
因此又被稱之為蛇教堂。
這個教堂最著名的濕壁畫莫過於一位白鬍老人卻擁有女人胸部的畫像;
內容是敘述以前有一位虔誠的基督徒Onouphrios,
她是位非常美麗的美女,
然而也因為如此總是受到男性的騷擾。
為了能專心修道,
因此向聖母祈禱能變成男性。
後來神蹟出現,
Onouphrios終於變成了一位男性,
並且也被晉封為聖人。


蘋果教堂(Elmali Kilise)
建於西元十一世紀中~十二世紀初,
之所以稱為蘋果的原因眾說紛紜,
有的說是附近有蘋果林、有的是認為蘋果代表著中間圓頂所畫的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有的則是說以前有一幅繪有手拿著蘋果的耶穌濕壁畫等...。



(2)卡馬科勒地下城(Karyamaklı Underground City):
這些深入地下的城市是當初基督教徒為了躲避阿拉伯人而興建;
位於卡馬科勒的地下城可以容納一百多戶人家,
人數則有三千多人。
裏面居住的空間十分狹小,
許多通道往往只能容納一人彎腰通過,
不過住家該有的廚房、倉庫、臥室餐廳等都一應俱全,
甚至連教堂都有。



此外這裏也有讓空氣流通的通氣孔,
因此溫度保持著陰涼卻又不潮濕。

在一些地方還可以看到用來防禦敵人的機關,
像是通道旁邊會有一個巨大的石輪,
只要把石輪推到通道中間就可以把入口封死。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