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搭乘著渡輪從馬爾瑪拉海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
在左手邊伊斯坦堡舊城區的丘陵上,
會看到兩座壯觀的圓頂建築物相互對望著,
兩者的距離不到200公尺處。

有著磚紅色外牆與四根宣禮塔的建築是聖索菲雅大教堂,
至於搭配著六根宣禮塔的藍灰色圓頂建築則是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Blue Mosque)真正的名字應該是蘇丹阿哈密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
因為清真寺的內部裝飾著伊茲尼克(İznik)藍色瓷磚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建於西元1609~1616年,
建築師是塞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Sedefkâr Mehmet Ağa;西元1540年-1617年),
他是土耳其最有名的建築師錫南(Mimar Sinan)的弟子。

清真寺的設計結構融合了聖索菲雅大教堂與傳統伊斯蘭的建築風格,
中央大圓頂的直徑是27.5公尺,
高43公尺,
由四根巨大的大柱子支撐。
如同一般的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也有宣禮塔,
比較特別之處,
是外部的宣禮塔多達六根,
而土耳其也只有兩座清真寺有這樣的規模。


內庭的中央是一個六角形的潔淨亭,
以前是提供教徒參拜清真寺前洗手洗腳之用,
功能類似於在日本神社裡常見的手洗舍。




藍色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聖地之一,
在進入時需要將鞋子脫掉並裝在塑膠袋以防弄髒地毯,
若是女性穿著太過暴露也會被要求披上圍巾。


清真寺的內部裝飾著兩萬多片的手工伊茲尼克(İznik)藍色瓷磚,
位於高處的瓷磚圖案主要是以鬱金香為主。

鬱金香原產於中亞及小亞細亞,
是奧斯曼帝土耳其國皇室貴族的最喜愛的花朵,
也是土耳其共和國的國花,
在整個帝國的歷史上還有一個時期被稱之為鬱金香時期。
只是到了十八~十九世紀傳入荷蘭及歐洲後,
鬱金香反而成為了象徵荷蘭的花朵。


清真寺的內部使用260個彩色玻璃窗,
因此太陽一照射會產生耀眼繽紛的光線。



由於伊斯蘭較禁止崇拜偶像,
在清真寺內並不會看到人物的畫像或是雕像,
取而代之的是線條優美的阿拉伯書法。


在出口處有收取寺廟香油錢的人員,
入境隨俗就捐了一美金,
這是第一次捐錢給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工作人員收到錢還會開收據。



清真寺的出口看出去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此外也遇到一些傳統伊斯蘭教的學生,
雖然她們頭上都包覆著頭巾,
卻是相當地熱情與開朗大方,
幾乎人手一台數位相機相互拍照,
難怪許多人都說土耳其是個好客與熱情的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