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西北方的暹粒省,
散佈著許多印度與佛教風格的古老建築物,
西元1992年,
佔地400平方里的古蹟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而這座城的名稱就是吳哥城(Angor).
工業革命之前,
吳哥城曾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都市,
然而幾百年間,
卻也消失於叢林之中,
直到西元1860年,
法國學者亨利·穆奧發現吳哥城遺跡,
從此這座古城才又引起世人的注意。

吳哥城的建立,
始於九世紀末,
西元802年,
闍耶跋摩二世脫離爪哇獨立,
建立了吳哥王朝,
並以印度教的濕婆派為國教,
到了九世紀末,
耶輸跋摩一世開始在吳哥一帶建立都城,
之後的兩百多年,
許多著名的印度教風格的建築一一在吳哥城建立,
其中也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吳哥寺(Angkor Wat),
建造的期間從西元1113年至1150年,
由當時的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所建造,
強盛的吳哥王國疆域涵蓋了中南半島的寮國、柬埔寨、泰國、部分緬甸等地區。
然而在蘇利耶跋摩二世去世(西元1150年)後,
國家遭逢內亂與外患(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人),
一直到了30年後才由曾經生活在占城的闍耶跋摩七世率軍擊退入侵的占城人,
並於西元1181年登基。
在他主政下的吳哥王朝國力強盛,
西元1203年甚至直接併吞占城,
此外他也大力整修與擴建吳哥城,
到了後期甚至改變信仰,
佛教取代了長期信仰的印度教,
因此一座又一座的的佛寺與佛塔開始矗立在吳哥城,
其中也包括了著名的高棉微笑佛像。
十三世紀中,
吳哥王朝的國力開始走下坡,
到了十五世紀暹羅人佔領了吳哥地區,
高棉人被迫遷都金邊,
從此吳哥城漸漸在叢林的包圍中隱沒。

十九世紀中葉,
法國的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為了尋找熱帶動物,
於西元1857年到中南半島旅行,
四年後,
在暹粒的原始森林內發現了壯觀的吳哥城,
並將所見所聞發表了相關遊記《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
也因為這本書,
讓吳哥城在世界上知名度大增。
事實上,
在他之前葡萄牙與法國傳教士分別在一些見聞錄或是報告中提到這座古城,
然而都被視為無稽誇大之談而不被重視,
直到亨利·穆奧的遊記問世,
世人才開始認真去認識到這座消失的古城。

西元1992年,
吳哥城古蹟群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同時也列入瀕危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
在世界各國的專家努力維修下,
十二年後的西元2004年,
吳哥城也從瀕危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移除,
目前一年會有數百萬的觀光客前來參觀這座古城,
看來在叢林中沉睡了幾百年,
吳哥城似乎找回了另一種方式的繁榮...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uan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